李总有两次成功的创业经历:
一次是从清华汽车系毕业后6年,
从事汽车及相关领域的进出口贸易;
另一次就是与泰豪结缘,
开启泰豪在智能建筑及智慧城市领域宏图。
他的经历带有很明显的清华标签,
他也一直说自己的成功得益于贵人的相助。
说是幸运,实则努力,
从商如此,为人亦如是。
正如清华校歌中的那句,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Q:您到目前为止的工作和创业历程是怎样的?
我1986年从清华毕业以后,先在国家物资部工作了几年。1992年选择下海,从事汽车和重型工程机械的进出口贸易。
2000年正式加入泰豪并开拓建筑智能化的业务。公司起初只有我与现任财务总监两个人,随后用了1-2年时间发展到20余人,至此形成了公司的雏形。到2003年左右,我们实现了500多万盈利。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城市概念被提出,而智慧城市中最大一个组成要素就是智能建筑,所以我们就从智能建筑和节能开始拓展,顺势而为做了智慧城市领域业务。
李总在员工大会上讲述公司战略定位
Q:智能建筑、智慧城市是怎样从零开始达到现在的规模的?其中有什么令您印象深刻的里程碑式的事件?
在成立之初,由于和泰豪及清华的渊源,我们获得了很多支持,再加上我们团队的战斗力很强,很快就高速运转了起来,业务也逐渐开展,中标项目当中不乏一些规模大、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比如2001年的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工程项目、2004年的气象科技大厦建筑智能化总体设计、2005年的金融街北京银行总部大楼弱电总包项目、2008年的奥运工程项目、2010年的上海世博中心智能节能项目等。加之与三井、松下等国际大型企业的合作,北京泰豪在智能建筑领域已属行业顶尖。
在智慧城市方面,2013年我们与国家信息中心签署关于加强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这对于泰豪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战略转型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后我们承接了新余能源与环境监测管理中心、石家庄工业节能监测管理平台、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湘潭新型智慧城市等多项国家智慧城市典型示范项目等工程。
Q: 您在泰豪的创业时期,遇到特别艰难的事是什么?
总体而言,遇到一些困难最后都解决了,但记忆中有几次确实被逼在悬崖边上,就好像自己做了很多努力,但还是会功亏一篑。好在这几次最后都转危为安了,觉得幸运的同时,也感恩于贵人和朋友的帮助。
Q: 工作最忙的时候,是怎样的状态?
创业时期经历了团队的组建及业务的发展,有很多困难,比如在投标时,通常是技术人员忙着做标书,作为老总的我哪怕只是做后勤服务也一定会陪着投标人员一起。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全员一起连续忙好几个通宵,就连非典期间也是一样。那时候夜里不能睡觉,白天还有工作,就这样连轴转。只有一个标投出去了,才能好好睡一觉。
李总和公司高层看望慰问一线项目员工
Q: 是否经常觉得压力很大?在面对巨大压力的时候,您会如何调整自己?
我一直觉得压力比较大,通常就是靠运动、读书来调节。我看的书很杂,不论经济管理、历史传记、还是文学经典,我都愿意看。最近就在看海明威写的杂记。
Q:您怎样看待泰豪未来的发展前景?
泰豪是最早提出用信息技术来整合传统产业的。目前布局的几个产业前景都不错。
电力属于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规模大,是具有可持续性且不断需要新技术的行业,泰豪目前已经在第一梯队。
军工行业国家已经提出要做世界大国,为此更要在新技术上有所突破。希望泰豪能在国防领域做出有突出贡献、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就像苏联的AK47,一直都是经典。
而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未来市场巨大,涵盖的行业面很广。
总体而言,泰豪整体产业布局是跟着国家方针走,只要国家能大力推进,泰豪就会有十足的进步,所以在我们具备先发优势的前提下,后续机会很多。
李总在经营工作会上做指导
Q: 现在创业,和当年有什么不一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对年轻创业者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现在的创业更困难。一方面,20年前百废待兴,很容易找到创业的空白领域,而处于目前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很多领域已经跑马圈地被占领了;另一方面,当时以大学毕业生为主的创业人才池比较小,所以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了。
现在要想创业成功,就要在技术、理念上超越常人。还要有超出常人的勤奋和努力。依我看,现在泰豪新选出的二次创业核心团队就不错,也符合现代创业者的要求。
Q:对智慧城市和智慧能源板块今后的合作有什么想法?
目前我们在做智慧城市规划的时候,都涉及到能源的使用和管理问题,因此智慧城市板块和能源互联网、电力未来都有合作和配合的可能性。
Q: 假如不做企业家,您最想做什么?
其实我现在很想做小学老师,若是希望国人能受到更多的尊重,那就要从孩子开始教起,让他们学会知书达理,理解诚信的含义。 另外我还喜欢在不做准备的情况下,与大家天马行空的互动,敞开地交流,以创造性的思维去启迪他人。
(原载于【泰豪公司】公众号,泰豪迈能王潇供稿)